科学点亮梦想,生态启蒙未来:黔西南州创意教

黔西南 更新于:2025-04-21 13:54
  • 后知后觉丶0512

    展演活动中的《火焰掌》实验秀。

    “好神奇,就像动画片一样!”兴义四小民航校区六年级学生贺婧垚至今清晰记得《火焰掌》实验中火焰在掌心跳跃的瞬间。她睁大眼睛,紧紧盯着金红色的火焰弧线,仿佛亲眼见证魔法降临。“那一刻我才知道,原来科学可以这么有意思!”她兴奋地说。这个实验不仅激发了她对科学的好奇,也点亮了她对未来的想象,或许有一天,她也能站在实验台前,创造属于自己的“火焰掌”。

    4月20日下午,兴义笔山中学的礼堂内,传出一阵阵掌声与惊叹。这是一场融合科学精神与生态理念的创意盛宴,来自黔西南州各地的教育工作者、专家学者以及120名小学生齐聚一堂,参加由州教育局主办的“生态文明+科学教育”成果展示暨“科学家精神进校园专家讲科普”活动。在世界地球日即将到来之际,这场活动既是一份献给地球的礼物,也是一场面向未来的诗意启蒙。

    现场学生共同参加到展演活动中。

    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帷幕。兴义笔山中学高一学生张庭武展示了一个贴近校园生活的创意项目:当教室无人时,所有电器自动关闭,以实现节能与减排的“双赢”。他介绍道:“在科创社团的活动中,老师启发我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,原来科学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遥远。”这个设计并不复杂,却源自校园的实际探索,彰显了科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无限可能。通过这样的项目,张庭武不仅将自己的创意付诸实践,更为同学们展示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。

    展演现场,各种创意十足的学生作品令人目不暇接。丰富的获奖征文、创意作品和科学项目展示了孩子们对环保的独特理解。有的关注世界第一高桥在建筑领域的创新,有的探索绿色出行,还有的致力于为空教室自动关灯节电。这些灵感并非凭空而来,而是源自学生们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自然的深切体察。他们不是在“做作业”,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回应世界,尝试用科学为生态出一份力。

    活动现场积极互动。

    科学的魅力也不仅体现在展板和报告中,更在实验展演中燃烧起来。《空气的威力》《火焰掌》《当科学通上魔术:电磁篇》等实验接连上演,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可视、可感的“表演”,这些原本只存在于课本中的抽象概念,在孩子们面前变成了能触摸、能感受的“魔法”,让科学“活”了起来。

    这场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路、破题,让课堂概念在动手实验与创意模型中变得生动鲜活。笔山中学党委书记刘婷婷表示,学校在“生态文明+科学教育”的融合背景下,积极响应“文教兴州”战略,以“知行合一”为核心,打造系列生态课程,帮助学生在“做中学、学中创”的过程中提升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。“我们希望生态文明教育不仅停留在书本上,而是融入孩子们的日常行为,最终转化为属于他们的生态智慧。”

    兴仁市第七中学学生覃周婷交流发言。

    活动中的“压轴戏”是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、喀斯特研究院院长周忠发教授的科普报告《喀斯特山区生态文明建设贵州实践》。周教授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喀斯特地貌的生态挑战,鼓励孩子们“把实验室搬进大自然”,用脚步丈量科学,激发问题推动探索。科学与山水相连,知识与田野相通,孩子们心中的“科学家”变成了一个愿意蹲下来讲故事的“大朋友”。

    虽然活动中没有复杂的术语或艰深的公式,但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、一项项亲手完成的实验、一次次热烈的掌声,它讲述了一个朴素的真理:科学并不遥远,生活只需多一点观察与思考,就能充满科学的味道。

    周忠发教授作科普报告《喀斯特山区生态文明建设贵州实践》。

    这不仅是一场成果展示,更是一场关于科学与生态的浪漫启蒙。那一刻掌心跳跃的火焰,那一瞬对自然与创造的悸动,也许会随着时光淡去,但它所点亮的光芒,早已悄悄埋藏在孩子心中,照亮他们通往未知的旅程。

    这场展演,不只是一次热闹的校园活动,更是一种对教育本质的回归。在好奇中启蒙,在实践中认知,在热爱中生长,黔西南的教育正在悄然生发出一种独特的温度与力量。一种有情感、有想象力的跃迁,正静水深流般地进行。

    这样的跃迁,不靠口号堆砌,也无需技术包装,而是以孩子为中心,以生活为土壤,以想象力为翅膀。教育的意义,或许正是在于此:唤醒内心的光,赋予探索的勇气,让未来从眼前悄然发生。

    黔西南的教育故事,没有轰鸣与喧嚣,却如星光点点,在山水之间缓缓铺展,正勾勒出一幅温暖而辽远的未来图景。

    学生在笔山书院展陈馆参观学习黔西南州教育发展史。

   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雯

    编辑 宋 洁

    二审 张 恒

    三审 陈俎宇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