黔西南兴义,社区“微工厂”助力务工顾家两不误——王女士的日常新选择

黔西南 更新于:2025-09-09 04:44
  • 你不来时我不孤
    黔西南兴义:社区建起“微工厂” 务工顾家两不误
    9月3日清早,送完8岁的孩子到附近小学后,王正琼回到家后步行五分钟,走进黔西南州恒鑫宇电子科技公司,开启了又一天“家门口上班”的生活。
    “两个孩子还小,能在家门口就业,很满足了。”今年三月起,王正琼成了栗坪社区的一名“上班族”,每月工资3000多元,实现了“挣钱”和“顾家”两不误。
    王正琼在给滤波器标签(图/段源兴)
    近年来,黔西南州兴义市洒金街道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,以建设就业“微工厂”为抓手,大力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就业、快速融入城市生活,走出了一条“楼下就业、楼上安居”的新路子。
    “以前在老家种地,面朝黄土背朝天,一年到头勉强糊口。”回想以前,王正琼感慨地说,“现在进厂工作,不怕风吹日晒,收入稳定,生活越来越好。”
    黔西南州恒鑫宇电子科技公司车间负责人刘顺菲介绍,该厂于2023年在栗坪社区正式投用,主要生产滤波器,实现从过去“广东发货、本地加工”到如今“本地生产、多元出货”的转变。“别看规模不大,我们能生产50多种滤波器,月加工量达10万件,月产值超过10万元,稳定带动6名周边群众就业。”刘顺菲说。
    刘顺菲给滤波器绑胶带(图/段源兴)
    记者走访发现,除了电子厂,洒金街道还引进了渔具、制鞋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“微工厂”,为群众提供了多样化、低门槛的就业岗位,有效拓宽了增收渠道。
    近年来,栗坪社区通过“引进企业+抓实培训”双轮驱动,全力保障有劳动力家庭实现至少一人稳定就业,今年以来,该社区已累计推动2480户5752人实现就业,稳就业成效显著。
    从乡村到城市、从田间到车间,一座座藏在社区里的“微工厂”,正为搬迁群众织就一幅“安居乐业”的幸福图景。
   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段源兴
    编辑 宋洁
    二审 张恒
    三审 许邵庭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